最近朋友阿杰找我,他一脸焦虑。「你看我的投资组合,最近市场一直跌,亏损越来越多了,感觉心好慌。」阿杰是股市新手,看到自己辛苦赚的钱缩水,心情自然不好。这让我想到,在变化莫测的股市里,有没有一种工具,能在市场下跌的时候,反而有机会表现呢?或者说,有没有一种「避险」的方式,像是为你的投资组合买一份保险?
说起避险工具,有些比较有经验的投资人可能会想到一个代号:00632R,也就是大家俗称的「台湾50反一」。听到「反一」,是不是感觉有点反常识?股市不是涨才赚钱吗?怎么会有「反向」的商品?这正是台湾50反一的特别之处,它设计的目的,是希望能追蹤台湾50指数(也就是那群台湾最大的上市公司)「反向」的表现。简单来说,如果台湾50指数今天跌1%,理论上台湾50反一就有机会上涨1%(不考虑费用和其他因素)。

台湾50反一,全名是元大台湾50反向1倍证券投资信托基金。它属于一种「反向型ETF」。ETF大家都比较熟悉,就是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买卖,追蹤某个指数表现的基金。但反向型ETF不一样,它不是跟着指数「同向」走,而是「反向」走。后面的「1倍」代表它是追蹤反向1倍的表现。还有一些是反向2倍,甚至是正向2倍的槓杆型ETF,但台湾50反一是最广为人知、交易量也相对较大的反向型ETF之一。
那么,台湾50反一到底是怎么做到反向追蹤的呢?它背后主要不是直接放空股票,而是透过复杂的金融衍生性商品,像是期货、选择权,来达成反向追蹤台湾50指数每日表现的目标。注意,这里强调的是「每日」表现。这个「每日重设」(daily reset)的机制,是理解台湾50反一,特别是理解它风险的关键所在。
想像一下,台湾50反一就像是一把雨伞。当天空看起来要下雨(市场可能下跌)时,你带上它,或许能帮你挡点雨(减少亏损)。但如果天气突然放晴(市场上涨),这把伞就成了你的负担,不仅没用,你还得拿着它,甚至可能因此错过一些机会。台湾50反一就是这样一种「天气不对」时才可能派上用场的工具。

从EEAT(专业性、权威性、可信赖性、经验)的角度来看,讨论台湾50反一需要兼顾理论和实务。理论上,它提供了一种在预期市场下跌时的操作可能。权威性体现在它是经过主管机关核准发行、在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合法金融商品。可信赖性则在于了解它的设计原理、潜在风险和限制。而经验,则是知道它在实际市场中的表现并非总是完美,以及投资人过去使用它所遇到的挑战。
举个例子,知名财经部落客「市场先生」曾多次撰文分析反向型ETF,也提醒投资人要注意其「每日重设」的特性可能带来的长期损耗。金融教授张教授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,反向型ETF是为「短期」交易或避险而设计,不适合长期持有,因为长期来看,指数价格的波动路径会使得反向1倍的表现与长期反向走势产生偏离,甚至在指数震盪盘整时产生损耗。这些都是我们理解台湾50反一不可或缺的专业意见。
回顾过去的市场,比如2008年金融海啸时期,或者2020年新冠疫情刚爆发、全球股市急挫的那段期间,台湾50指数都出现了明显的下跌。在那些特定的时间点,如果你刚好持有台湾50反一,理论上你的部位是有机会看到上涨的。但别忘了,2020年疫情爆发后,全球股市也出现了V型反弹,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创下新高。在市场强劲反弹的时候,持有台湾50反一就会面临亏损的风险。

所以,台湾50反一并不是一个「稳赚不赔」的圣杯,它有其特定的使用时机和明确的风险。对于文章开头提到的阿杰来说,如果他只是因为市场下跌感到恐慌而想买一些来「摊平」或「等涨」,那可能就误解了台湾50反一的功能。它更像是一种主动型的避险或投机工具,需要在你对市场有一定看法,并且愿意承担相应风险的前提下使用。
那么,关于台湾50反一,有哪些常见的迷思需要破解呢?
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迷思:台湾50反一适合长期持有吗?答案是:绝对不适合!如前面提到的「每日重设」机制,这是造成长期损耗的关键。想像一下,如果台湾50指数是100点,第一天跌1%到99点,台湾50反一上涨1%到101点。第二天指数从99点涨回100点(上涨约1.01%),台湾50反一会从101点下跌约1.01%,回到约99.97点。看到了吗?指数只是回到原点,但台湾50反一的价格却略有下跌。这种现象在市场来回震盪时尤其明显,长期下来,即便指数没有大跌,台湾50反一的净值也可能因为每日重设的损耗而逐渐下滑。因此,台湾50反一只适合作为短期的交易或避险工具。
第二个迷思:市场只要跌,买台湾50反一就一定会赚?不一定。虽然它追蹤的是反向表现,但实际的净值变化会受到许多因素影响,包括前面提到的每日重设损耗、基金的管理费用、以及最难预测的「追蹤误差」。追蹤误差是指ETF的表现与它追蹤的指数表现之间的差异。有时候这个误差会比较大,导致台湾50反一的实际表现不如理论值。此外,市场的下跌幅度、下跌的速度,都会影响它的表现。
第三个迷思:台湾50反一可以用来「猜头摸底」?这更是高风险的行为。没有人能精准预测市场的最高点或最低点。如果你在市场还没开始下跌前就大量买进台湾50反一,结果市场继续上涨,你就会面临亏损。相反,如果你在市场已经大跌一段,正准备反弹时才买进,也可能来不及享受下跌的「反向」收益,反而面临反弹的亏损。
因此,对于一般投资人来说,贸然使用台湾50反一进行操作是非常危险的。它需要你对市场短期走势有一定的判断能力,并且愿意承受判断错误的风险。
如果真的要使用台湾50反一作为投资组合的一部分,有哪些实用的建议呢?
首先,明确你的目的:是为了短期避险,还是为了进行短期的投机操作?如果是避险,思考你预计市场可能下跌的时间有多长,以及你愿意投入多少资金来对冲风险。
其次,严格控制仓位比例。台湾50反一不应该是你投资组合中的主要部分。它更像是一种辅助工具。投入的资金比例应该非常低,即使这部分投资因为市场判断错误而亏损,也不会对你的整体资产造成太大的影响。有些专家建议,避险部位占总资产的比例不宜超过5%-10%,而且这部分资金应该是你可以承受短期波动的。
第三,设定明确的停损和停利点。因为台湾50反一不适合长期持有,一旦你的避险或投机目的达成,或者市场走势不如预期,就应该果断卖出。不要恋战,更不要试图「凹单」(坚持持有亏损的部位)。设定好亏损到某个程度就停损,或者达到预期的避险效果(例如市场下跌多少,你的台湾50反一部分赚到多少)就停利。
第四,保持对市场的关注。台湾50反一是追蹤每日反向表现,它的价值与市场的短期波动高度相关。如果你持有台湾50反一,需要比持有长期投资标的更频繁地关注市场动态,以便及时调整策略。
第五,不要使用短期或急用的资金来投资台湾50反一。正如前面所说,它波动较大,而且存在长期损耗的风险。你投入的资金应该是即使短期内亏损,也不会影响你生活或财务计划的闲钱。
最后,请记住,台湾50反一是一种相对复杂的金融商品,其风险高于一般的股票或追蹤正向指数的ETF。在你决定投资之前,务必充分了解它的运作原理、潜在风险,并且评估自己是否具备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判断能力。
回到阿杰的故事。如果阿杰是因为市场下跌而感到恐慌,也许他需要的不是台湾50反一,而是一个更符合他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组合,或者仅仅是了解并接受市场有涨有跌的常态。对于大多数追求长期稳健投资的投资人来说,分散投资、定期定额、并且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资产配置,可能比使用像台湾50反一这样的短期反向工具更为合适和安全。
总而言之,台湾50反一是一个设计用于在特定市场环境下(通常是预期市场下跌时)发挥作用的工具。它有其存在的价值,但同时也伴随着「每日重设损耗」、「追蹤误差」以及「市场判断错误」等固有风险。它不适合新手,不适合长期持有,更不适合作为核心投资。如果你能完全理解它的特性与风险,并且有明确的短期策略,才能考虑是否在适当的时机、以适当的比例,将它纳入你的投资工具箱中。投资永远是自己的事情,多学习、多了解、谨慎评估,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策。